快手将关停短剧小程序
对于短剧业务,快手有自己的抉择。
近日,快手计划关停短剧小程序相关业务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新腕儿短剧社群发布的通知透露,快手计划在6月17日对短剧小程序业务实施停运,届时该小程序中的所有任务内容都将被撤除。
新腕儿媒体经过对快手短剧领域的相关人员进行了核实,最终确认了该信息的准确性。
图源:新腕儿
消息一经公布,众人无不感到震惊不已,然而回顾快手短剧的发展轨迹,这一行动虽然出乎意料,却也符合常理。
短剧热潮兴起之际,快手迅速抓住了机遇,发展迅速,起步较早,行动敏捷,曾一度处于行业领先的位置。
2019年,快手成功推出了快手小剧场,为短剧制作者与观众构建了一个专门的交流空间;进入2020年,公司推出了针对微短剧领域创作者的分成机制——“星芒计划”,以此激发更多创作者投身于短剧创作领域;紧接着在2021年,快手又推出了“星芒短剧”这一精品短剧品牌,专注于制作和推广高质量短剧。
图源:趣解商业
2022年2月,快手平台上的星芒短剧频道推出了一部爆款精品短剧《长公主在上》,其播放量迅速攀升至3.7亿,不仅赢得了极高的关注热度,同时也成功捧红了一众才华横溢的短剧导演与演员。
在同年七月,快手平台推出了剧星计划,同时,该计划还增设了分账赛道,此举极大地丰富了短剧的盈利模式。
图源:快手
截至2023年末,快手平台上的星芒短剧已累计发布接近千部,其中播放量超过亿级的作品数量已达到300部以上。
快手在短剧档期化运营领域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尝试。他们依据各个节日的特点,设立了专门的短剧档期,包括寒假档期、新春档期以及青春季等,从而丰富了短剧档期化运营的策略体系。
通过这些措施,快手在内容制作和用户参与度方面实现了显著进步,孕育出了众多热门的短视频剧集。
快手不仅引进了数以万计的第三方付费迷你剧集,而且成功吸引了众多短剧爱好者。
据调查统计,到2024年7月份为止,快手平台上日活跃观看短剧的用户数已攀升至3亿,这一数字比2023年同期增长了11个百分点;同时,日均观看10集以上短剧的忠实用户群体也增至1.46亿,较2023年同期增幅高达55.3%。
频繁推出的高质量短剧提升了用户的付费欲望,在2023年的第四季度,快手平台上短剧的日平均付费用户数量实现了超过三倍的增幅。
程一笑,作为快手的董事长,在财报的电话会议中特别对快手短剧的卓越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在第三季度,快手在传媒资讯领域,付费短剧的增幅位居行业之首。”
2023年,短剧市场经历了显著变革,迈入了2.0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见证了多种短剧商业模式的共存,不仅包括小程序付费短剧,还有端原生短剧、基于IAA(免费剧)的盈利模式,以及平台付费会员制等多种形式。
有业内人士指出,快手就是在这一转变中逐渐失去了先发优势。
2023年5月,抖音着手布局,成功培育了红果免费短剧平台,该平台采纳了“免费服务加广告收益”的运营模式,并在同年8月份正式推出了红果短剧应用程序。
依据相关数据,至2023年12月,红果短剧APP的月度活跃用户数量已经成功跨越了两千万大关。
此刻,快手推出的免费短剧孵化平台喜番才刚刚崭露头角,然而在免费短剧的商业模式上,快手已明显落后于红果,甚至不及8月份新推出的河马剧场、星芽短剧,更不用说9月份上线的麦萌剧场了。
截至2024年初,快手公司并未深刻认识到这一潜在风险,依旧将战略核心定位在原生付费的短视频剧集模式之上。
在2024年1月份举办的快手短剧生态盛会上,担任短剧部门负责人的于轲透露,快手计划着重推进原创付费短剧的拓展。这一决策的依据是平台内部进行的测试结果,数据显示,将推广流量与原生账号的流量相融合,其效果将更为显著。
故而在2024年的上半年,快手公司中止了对第三方微短剧小程序的商业推广活动,同时成功构建了付费短剧营销的直通渠道,使得用户得以在快手应用程序内部直接观看并完成付费操作,此举在吸引品牌方投资短剧领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也为快手短剧小程序的关停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免费短剧迅猛发展,迅速占据了短剧市场的主体地位,彻底压制了付费市场的生存空间。
《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由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其中提到,在2024年1月,IAA(免费剧)模式的市场份额仅为11%,然而到了同年10月,这一比例已飙升至50%,成功超越了IAP(付费)模式。与此同时,付费短剧的整体热度也出现了下滑,从每日7500万的规模缩减至6000万。
尽管快手已经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迅速推动IAA短剧模式的实施,力求拓展免费短剧的受众群体,但这样的努力已经显得有些迟了。到了2024年11月,红果短剧App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了1.4亿,日活跃用户数更是突破了4000万。相比之下,河马剧场、星芽短剧以及快手旗下的喜番短剧等平台的日活跃用户数均未达到500万。
截至今年三月,差距持续扩大,红果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突破1.73亿,河马剧场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4167万,相比之下,喜番的月活跃用户数仅有426万。
此外,尽管短剧有助于提升广告收益,然而它那种极具“消磨时间”的特点也可能引发用户流失,使得原本打算在直播间或货架上进行消费的用户被吸引到“剧场”中,从而对核心业务的转化率造成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形下,鉴于存在的显著差异,与其在收费与免费两种模式间徘徊,不如将力量集中在一点。于是,快手决定关闭短剧应用,将精力、资源等聚焦于“喜番”项目,致力于改善用户的观看体验和商家运营效率,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突破。
快手的破局之路
但若从不同视角审视,快手的当前处境其实并不算十分严峻。
面对百度、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的短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快手似乎并未感受到迫切需要正面迎战的强烈压力。
快手在用户忠诚度和使用频率等关键数据方面,稳居行业前端。根据财务报告,至2025年第一季度,快手应用程序的日均活跃用户数攀升至4.08亿,较上年同期增长3.6%,创下了新的历史记录;同时,用户平均每日使用时长为133.8分钟,这一数据表明用户对平台的依赖性持续增强。
图源:快手财报
实际上,对于快手来说,现阶段的关键职责并不在于短剧业务,而是集中在具有更大发展潜力的电商和人工智能领域。
在AI领域,根据最新发布的财务报告,可灵AI的商业化步伐正在加快,特别是在2025年的第一季度,其收入已突破1.5亿元人民币。
图源:快手财报
快手在其财务报告里明确指出,可灵AI技术已广泛渗透至广告推广、短视频制作以及智能设备等多个领域,这一现象让我们对它成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时代视频内容创作核心基础设施的愿景充满信心。
回望过去,在去年的前三季度报告中,快手公布了可灵AI的月度收入已突破千万大关;进一步地,去年的第四季度报告中透露,截至2025年2月,自可灵AI商业化运营以来,其累计实现的营业收入已成功跨越了1亿元大关。
在增长速度方面,可灵AI已成为快手业务领域的“领头羊”。在今年的4月15日,快手举办了可灵AI 2.0模型的发布会,会上快手高级副总裁兼社区科学线负责人盖坤透露,自发布以来,可灵AI已进行了超过20次的迭代更新,全球用户数量已超过2200万,仅10个月的时间,月活跃用户数就增长了25倍,累计制作了超过1.68亿个视频。
快手高级副总裁、社区科学线负责人盖坤 图源:快手
针对这一发展动向,快手公司加大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战略投入。在今年的4月底,公司正式设立了名为可灵AI事业部的核心部门,该部门下辖产品、运营以及技术三个子部门,专门负责管理可灵、可图等系列大型模型的相关业务。
可灵AI被提升为一级部门,与快手的主站、商业化、电商、国际化等关键部门并驾齐驱,这表明它将获得更大的自主决策能力以及更丰富的资源保障。
然而,市场对于可灵AI的商业化潜力仍持有保留态度。一方面,与文本生成图像等模型相比,视频生成大模型在广告营销、内容创作等领域的应用尚不稳定;另一方面,视频生成大模型的实际应用场景受限,用户对AI视频生成的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
此外,业界专家普遍认为,可灵AI的盈利潜力尚存在较大变数,加之视频大模型的培育成本十分高昂,能否通过盈利来抵消硬件投入的代价,目前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考量,尽管快手在AI领域进行了重点布局,然而与腾讯、阿里等行业巨头相比,快手并未完全投入所有资源,并未展现出全情投入的态势。
快手公司高层指出,尽管在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公司加大了对推理算力的投入,但这对于集团利润的提升作用相对有限。此外,公司对通过技术更新降低推理成本充满信心。伴随着营业收入的持续增长,训练成本和人力成本等固定成本得到分摊,可灵AI的整体亏损及亏损比率有望进一步收窄。
这一立场显现出清晰意图:快手公司高层对可灵AI的商业化前景持乐观态度,然而在资金投入方面,他们依然坚持成本在可控范围内的原则,并决心竭力防止因对AI研发投入过多而引发的利润减少。
因此,除了AI之外,快手也在加快出海步伐。
今年三月,在快手海外商业化China 2025的开年盛会上,公司国际商业化部门的负责人宣布,他们将继续致力于“出海”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战略布局。
在拓展海外业务领域,快手决定在巴西市场深耕细作。据公司高层透露,Kwai在巴西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内容社交平台。根据相关数据,Kwai在巴西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6000万,这意味着在巴西的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位是快手用户。
除此之外,在东南亚这片新兴市场中,印尼被视为快手出海战略中的关键区域。在该地区视频应用的排行榜上,快手所拥有的视频软件一直占据着前三名的位置。去年,该平台更是荣获了CNN印尼颁发的最佳短视频内容及直播平台奖项,以及杰出健康互联网活动奖项。
最新公布的财务报告揭示,在2025年的第一季度,快手在海外市场的收入达到了13.2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2.7%。尤为重要的是,海外业务板块首次在整个季度内实现了盈利——这一成就标志着海外业务正逐步发展成为可以独立评估的盈利实体。
然而,盈利只是起点,能否实现规模化发展才是关键一步。
据相关消息,快手公司即将在出海及人工智能两大领域发力,将自身的海外业务版图从局部区域扩大到全球范围。依托快手可灵、快意等先进的大规模模型,快手计划在海外市场部署AI技术;与此同时,借助其在海外的广泛布局,快手还致力于将更多的中国AI模型推广至拉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快手能否继续书写新的篇章,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