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东非从事商业活动的华人,常常会遭遇这样的心灵考验——究竟该选择坦桑尼亚还是肯尼亚,这个疑问因撰写文章的缘故,不断有人向我咨询。我在坦桑尼亚度过了三年的时光,而在肯尼亚则有十一年的经历,按理说,我应当具备回答这一问题的资格,于是我便尝试着来撰写一番。
我无法将乌干达和卢旺达纳入考量,因为乌干达缺乏海洋和港口资源,而我对海有着特别的偏爱;卢旺达的人口数量也不足,这使其自然地被排除在外。尽管卢旺达治安状况极佳,政府运作效率高,被誉为非洲的“新加坡”,然而,我仍决定将其剔除。这是由于它没有港口,运输完全依赖内陆,所能覆盖的区域极其有限。在非洲,运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表面来看,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两国关系紧密,彼此相邻,如同唇齿相依,两地间的山水也相互连接,在联合国的地图上,它们是紧密相连的。更令人惊讶的是,马赛马拉和塞伦盖蒂大草原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动物们的迁徙路径也在这片草原上,然而,英国人在地图上划了一条无人知晓却为人类所知的边界线,将这片草原人为地分割成了两个国家,以及两个草原区域。前来观光的游客们纷纷在讨论,究竟是前往坦桑尼亚还是肯尼亚更为合适,然而那些亲身经历过、仔细核算过成本、实际操作过的人士都明白: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差距,绝对不仅仅是细微的。
今日本着不冗言赘述的原则,直接剖析,究竟哪一方更适合进行工厂的投资建设,哪一方更适宜设立区域性的总部机构。
一、人口
一个靠量,一个靠质。
观察人口状况,坦桑尼亚拥有6300万人口,而肯尼亚则仅有5500万。坦桑尼亚人口众多,且年轻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这使其成为典型的“人口红利”国家。若要建立劳动密集型工厂,如纺织、皮革以及农产品加工等,坦桑尼亚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址。
肯尼亚人口数量相对较少,然而其教育水平却相当卓越,英语的普及程度远胜于坦桑尼亚。在国家的公务部门和商业领域,英语已成为通用语言,甚至在使用母语开会时,人们都会觉得有些失礼。若要实现区域协调、金融管理、物流运输以及商务外包等领域的全面发展,肯尼亚所拥有的这些高素质人才资源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二、语言与制度
坦桑说斯瓦希里,肯尼说全球通。
在坦桑尼亚,若你斯瓦希里语不通,就如同鱼儿在陆地上挣扎。工人们无法理解技术指导,村长们看不懂合同条款,召开会议更是离不开翻译的协助。相较之下,在肯尼亚,哪怕是普通的搬砖工人也能流利地说上几句英语。英语对他们来说,几乎等同于第二母语。无论是从事国际业务、招聘非洲区域经理,还是参与跨国电话会议,肯尼亚人似乎天生就拥有语言上的优势。
在制度层面亦然:肯尼亚采取的是“英联邦模式”,司法享有独立地位,政策公开透明,商业环境相对优越。而坦桑尼亚则保留着“国营遗风”,行事多依赖人情关系,今日或许能顺利进口,明日却可能遭遇关卡阻拦。
三、地理位置与辐射能力
一个是通道,一个是枢纽。
地理方面来看,坦桑尼亚呈现“港口繁荣,道路落后”的特点。达累斯萨拉姆港的货物吞吐量尚可,然而,其内陆交通状况却令人堪忧,铁路陈旧不堪,公路状况糟糕,若要将货物运往卢旺达或乌干达,无疑是一场艰难的挑战。相较之下,肯尼亚则成为了东非地区的物流枢纽。蒙内铁路、内罗毕至马拉巴的标轨铁路(SGR)以及蒙巴萨港和内罗毕机场,共同构成了东非货物运输不可或缺的环节。东非总部所在地,负责向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南苏丹以及埃塞俄比亚这五个国家进行配送,这项任务非它莫属。
特别是在东非共同体五国实施免关税政策之后,肯尼亚作为交通枢纽的地位愈发显著:在内罗毕设立总部、建设仓库、开展区域运营,货物的通关流程变得如同在国内省份间运输一般便捷。
四、政府态度与政策支持:谁更欢迎你来?
坦桑尼亚近期对中国投资态度十分积极,特别是在新能源和矿产资源领域。他们提供土地、税收减免、电力支持,概括来说就是:只要您来,其余的事由我来负责。
近期,坦桑尼亚在严厉打击外籍人士涉足零售业方面采取了强硬措施,导致气氛紧张,不少国人甚至不敢外出,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然而,这种运动式的执法往往只是短暂的风暴,不久之后,一切又将恢复平静。
肯尼亚政府更偏好引进总部经济、金融类企业以及高端制造业。内罗毕城市立志成为“非洲硅谷”,政府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绿色金融和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并力促那些“附加值高、品牌形象佳”的项目得以实施。
您从事的是组装生产、承接来料加工、出口至欧美市场的制造业吗?坦桑尼亚敞开怀抱欢迎您的到来,这里地广人稠,电力资源价格低廉。您若是经营品牌、搭建平台、致力于数字化发展?那么内罗毕就是您的理想之地,高楼大厦等待您的入驻,人才市场也正热烈欢迎您的加入。我想进一步阐述,肯尼亚的政府与坦桑尼亚的政府存在相似的腐败问题。坦桑尼亚实行的是单一声音的政治体制,政策变动频繁。相较之下,肯尼亚的行政程序繁琐,办事效率较低,但对企业干扰较少。目前,坦桑尼亚所走的道路与肯尼亚七八年前所经历的大致相同,虽然会经历一些痛苦,但总体上会逐渐向前发展。
五、“落后”优势vs“先进”陷阱
坦桑尼亚拥有一项被忽视的潜力——它的“滞后”状态,却也因此带来了全面重建的契机,到处充满了机遇。电力成本较低、土地价格实惠、环保标准并不严苛,这些都为“从零开始”的产业孵化提供了有利条件。相比之下,肯尼亚虽然“发达”,其配套设施完善,但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昂的人工成本以及政府的严格监管。
这里需要详细阐述,坦桑尼亚的最低工资大约在700元人民币上下,而肯尼亚的这一数字则在1200元左右。在电费方面,坦桑尼亚的电价大约是每度五毛钱,而肯尼亚的电价则大约是一块四。坦桑尼亚境内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火电和水电资源,这导致了其电价的低廉。相比之下,肯尼亚的电价在非洲地区属于最高的之一。肯尼亚被誉为绿色能源的摇篮,然而,由于腐败问题的存在,电力公司的私有化进程引发了诸多争议。电价被大资本家所操控,导致电价不断攀升,这一现象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
更有趣的是,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居民用水竟然无需付费,工业用水也享有部分减免,这种情况在非洲地区极为罕见。相较之下,肯尼亚的水费则相对较高。在坦桑尼亚,除了达累斯萨拉姆周边地区地价较高之外,其他地区价格都相对低廉,而内罗毕地区,尤其是其右侧,土地价值更是高昂。这也正是为何众多大型劳动密集型工厂和基础原材料工厂选择在坦桑尼亚进行投资的原因。
想象一下,一吨货物的电费差异大约在六百元人民币上下。有些产品的利润甚至不足六百元。再加上东非五国之间的产品免征关税,若要将产品销售至肯尼亚,仅需支付16%的增值税和运费。这也是众多人选择在坦桑尼亚设立工厂,然后将产品销往肯尼亚的缘由。肯尼亚对此乐此不疲,众多商品源自坦桑尼亚的进口,原因在于他们发现,从坦桑尼亚购入这些商品的成本甚至低于在肯尼亚本地生产。这种现象与中国及美国目前的情况颇为相似。
因此,有人精辟地指出:坦桑尼亚适宜进行拓荒工作,而肯尼亚则更适合树立旗帜。若你是从事出口加工行业的厂商——无论是纺织、农产品、建材还是矿产——那么,坦桑尼亚是你的理想之地。而如果你是一家专注于区域整合管理的公司——涉及物流、数字经济、总部运营或品牌管理——那么,肯尼亚将是你大展宏图的舞台。
坦桑尼亚在东非扮演着制造业中心的角色,而肯尼亚则像是区域的管理总部。面对这样的问题,虽然看似是一道选择题,实则答案并非唯一。我们需要审视自身的定位,切勿盲目效仿他人。非洲这片土地虽然起步较慢,但只要我们找准了发展的方向,并持之以恒地努力,终有人能在东非这片土地上成就一番伟业,成为行业的领军者。华为与传音等拥有高附加值的品牌企业,其总部设立在肯尼亚,而生产大宗商品如洗衣粉、玉米面等基础生活必需品的工厂,则主要集中在坦桑尼亚。
关于旅游目的地,是选择肯尼亚还是坦桑尼亚,这和工业发展有相似之处。肯尼亚在经济领域领先坦桑尼亚约七八年的时间,因此其服务业发展得非常成熟且完善。在肯尼亚,旅游业甚至已经超越了农业,基于这些考量,我在心中倾向于将肯尼亚作为旅游的首选之地。